不可否认,新能源的春天来了,正以不可抵挡之势汹汹而来。短短几年间,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各大一二线城市,已经随处可见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究其发展的原因,自然少不了“天”、“地”和“人”的多方面作用。
然而发展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新能源之役”不但有“东风”鼓吹,还有坎坷相伴,以下是相关人士总结的多个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有利因素
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2016 年以来,我国成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增速缓中企稳,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工业运行总体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由降转升,消费价格温和上涨,GDP 全年增长6.7%,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促进经济回稳的积极因素将不断积累,将有利于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
能源紧张和环保要求 加速行业发展
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显现。
其中,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导致石油消耗日益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增高,造成我国能源短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
2013 年以来,国务院及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多个中央部门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至“十三五”政府产业支持发展的重点,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各地方也针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建立了从研发、生产、购买、使用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针对汽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开始对传统燃油乘用车进行限购、限行,也有助于提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 成本具备市场化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开始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产品质量、性能快速提升,目前国内主流产品续航里程可达到200公里以上,加速性、车速等性能已接近或达到传统车水平;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也基本达到传统车水平。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推动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成本和售价下降,相应降低了新能源汽车成本。此外,快充技术的发展,也让电动汽车使用更为便捷。
智能化成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先行一步
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电动车在特斯拉的引领下智能化发展更加突出。同时,智能化在电动车领域更具优势,相比燃油车而言,更多的全新设计的车型也为电动车提供了更好的智能化载体和平台。
储能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储能电池业务目前仍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刚性需求仍有待挖掘等问题,但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大,我国储能市场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不利因素
新能源汽车成本不具优势 可选车型少
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乘用车目前售价不具优势,车型选择较少;而对于生产企业,短期难以获得规模效益,生产成本尤其是核心部件电池成本仍然较高,导致汽车售价普遍偏高,购买者初始投入较大,制约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从而影响上游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
配套体系有待完善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配套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整个新能源汽车生态链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比于庞大、成熟、便捷的传统汽车加油网络,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据工信部披露,截至2016年底,全国建成公共充电桩仅15万个,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相对较低,未形成全国性规模化充电服务网络。充电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众认知度有待提升
目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还不够高。随着人们对污染危害认识的增长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公众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认可度将不断增加,将拉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识和接受程度。
▎小结
在摸索中,国内新能源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新军和一汽、二汽等传统车企纷纷加强对新能源板块的重视,已经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新能源行业势必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着重弥补劣势,才能加快赶超传统汽车的步伐。那么,以上诸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你认为哪点最重要?